close

PhotoGrid_1423791376292  

許多家長擔心,若是同時學習兩種語言,會造成孩子混淆,也以為這樣會影響他們學習語言的成效。事實上,孩子有能力分辨不同的語言,也知道與那些人交流的時候該用哪一種語言。

 

根據研究, 出生只有幾天的寶寶就會分辨兩種語言的不同,尤其若是兩者之間的發音差異性比較大的時候(例如法語和阿拉伯語)。

 

到寶寶滿六個月之後,甚至連兩種聽起來非常相近的語言(例如英語和荷蘭語),他們都能夠區別出來了。

 

以跪婦麻麻這輩份的人為例,我們從小就知道要跟阿公阿嬤說方言,到學校說國語,也曉得香港歌星唱的流行歌曲叫做廣東話(粵語),然後覺得父母的外國朋友說得一口流利英語以及洋腔洋調的中文,很有趣。

 

----

 PhotoGrid_1423788357363  

<新手父母的煩惱>

 

血汗童工出生之前,我們就決定要讓他學習兩種語言。

 

身為新手父母,我們曾經擔心雙語環境會讓孩子產生混淆,影響他的語言發展 (linguistic development) 。好幾回都想著,萬一雙語環境耽誤了孩子三歲前的腦部發育黃金時期,只會一輩子後悔。

 

另一方面, 因為長期居住在美國鄉間,周圍少有的幾個華裔孩子都不太說中文,使我們也疑慮,血汗童工會不會在美國上了幼稚園之後,發現學校老師和小朋友都說英文,回家就再也不願意講中文了。

 

PhotoGrid_1423787886829  

 

過去認為,如果孩子出現語言遲緩的問題,就不應該塑造雙語環境了,而是改成只教導小孩使用一種語言。

 

多年前,同事一家原本也是雙語家庭,父母在家都用韓語交流,在外面才說英文。然而兒子在三歲左右還不太會講話,被診斷為語言遲緩,當時診療師建議父母對孩子應該只講英文,避免用韓語來溝通,以免造成語言混淆( linguistically confusion)。

 

後來朋友有了第二個孩子,為了公平起見,父母對兩個孩子都以英文來溝通,沒有跟他們說韓語。只有夫妻私下交流時,兩個大人才會講韓語。 

 

有些學者指出, 雙語家庭長大的孩子,有可能會比較大一些才開始說話,而且剛開始幾年也學得比其它小孩要緩慢。

 

然而,大約到五歲左右,這種情形就會逐漸改善了。甚至,如果能夠持續學習兩種語言,到最後,把雙語孩子懂得的字彙相加,會比只學習單一語言的孩子要多。

 

在2006年,康乃爾大學的語言研究室(Cornell Language Acquisition Lab)發佈了一份針對兒童語言學習的報告,篇名為Discovering Child Language and Cognitive Growth,其中針對雙語甚至多語(multilingualism)有諸多著墨。

 

報告當中指出,雖然過去許多家長和老師認為雙語環境可能會讓孩子產生混淆,作者發現,雙語兒童並沒有語言遲緩或者認知能力低落。如果懷疑小孩的語言發展過於緩慢,文中建議要先檢查孩子的聽力,並且也要瞭解孩子成長學習都需要一段時間來熟練,不要急迫。

 

當然,只要父母對於孩子的發展有任何疑慮,都應該尋求專業意見,若是真的有什麼問題,便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

PhotoGrid_1423791273718   

<雙語孩子會比較晚才開口說話嗎?>

 

「到底同時學習兩種語言,會不會讓孩子比較晚才開始說話呢?」這是許多家長的疑慮。

 

這個問題長期以來備受爭議,甚至連語言學家們也抱持不同的意見。

 

有些專家認為,同時學習兩種語言,尤其是「同時學習差別很大的兩種語言(例如同時學中文和英文)」,會讓孩子在剛開始的時候進步比較緩慢。部份研究顯示,有些雙語小孩甚至會晚一些才開始開口說話。

 

然而,近年的研究也發現,這種語言遲緩的現象,往往只是暫時的。

 

在過去,若是孩子出現語言遲緩的問題,通常都會被醫生(或語言治療師)建議讓小孩只學習一種語言就好了。

 

這幾年的研究卻推翻了過去的論點,目前新的證據是主張「雙語環境並非影響小孩語言發展遲緩的因素」。因此,不必為了擔心孩子語言遲緩的原因,而只教小孩學習一種語言。

 

在1999年,美國家庭醫師學會期刊發表了一篇關於幼兒語言發展的研究論文。文中指出,在雙語家庭成長的孩子,剛開始可能會學習得比較慢,但是差不多五歲之前,他們就可以熟練地說兩種不同語言了。

 

跪婦從教育血汗童工以及其它孩子的經驗當中,也發現到,即使在剛開始的幾年,許多小孩會學得比較慢,但是等到他們上小學之後,中英雙語兒童的英語能力和一般美國孩子並無太大的區別。

 

另一方面,當我們帶著血汗童工回台灣參加各種活動時,他可以用流利的中文來和其他人交談。聽著孩子沒有口音的標準發音,完全沒有人發覺,其實他是個在美國出生長大的小孩。

 PhotoGrid_1423791577613  

到了西元2000年,知名的語言學家兼大學教授科林貝克(Colin Baker)寫了一本關於兒童雙語教育的書,書名是The Care and Education of Young Bilinguals: An Introduction for Professionals。

 

貝克教授認為,在雙語家庭成長的孩子得到語言遲緩症的機率,其實和一般單一語言的孩子差不多,並沒有增加或者降低機率。因此,他主張雙語環境並非造成兒童語言障礙(language disorder)的因素。

 

2006年,位於美國華盛頓特區的應用語言學中心(Center for Applied Linguistics)發表的文章Raising Bilingual Children: Common Parental Concerns and Current Research,也支持了貝克博士的主張。兩位作者Kendall King與Lyn Fogle研究了二十四位0到5歲的英語-西班牙語兒童,發現無論孩子是來自單一語言(monolingual)或者雙語(bilingual)的家庭,基本上學習語言的進度都差不多。

 

文中也提到,雖然許多父母仰賴電視節目來讓孩子學習第二語言,但是作者建議將電視當成輔助工具,因為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互動,才是學習語言的絕佳方式。

 

這一點與零電視之家的理念完全符合,我們不是靠著OO街、X虎之類的兒童節目來讓孩子學習中英雙語,而是帶著他們參加各種活動,每天安排親子共讀的機會,並且吟誦唐詩、唱歌、說笑話...等方式,讓血汗童工成為雙語流利的小孩。

 

當然,中文是非常難學習的一種語言,所以跪婦麻麻建議在孩子讀小學二、三年級之前,一定要打好中文能力的基礎。

 

什麼樣的基礎呢?

 

除了基本的日常對話之外,也要把注音符號或者拼音學習好,還有書寫文字的正確筆畫,再認識幾個常見的部首,甚至最好能夠學會查字典。有了這些基本知識,才可以掌握好閱讀和寫作的竅門,而不會只侷限在練習聽力和口說的階段而已。

 

-----

PhotoGrid_1423788132554   

<鼓勵孩子學習語言>

 

我家血汗童工從出生起,就在中文和英語這兩種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成長,並且自三歲開始接觸注音符號與自然發音法。

 

畢竟孩子年齡還小,剛開始我們刻意把進度用得相當緩慢,並且不時地鼓舞他繼續學習。

 

如何鼓勵呢?

 

除了言語的讚美之外,我們也會準備實質的小獎品。

 

因為進度緩慢,對於兒童來說,他們無法感受到顯著的學習成效,偶爾難免會覺得氣餒。如果家長適時地提供一些獎勵,孩子通常會有繼續前進的動力。

 

只要有完成一定的課程,每隔一兩個禮拜我們會給孩子一樣小獎勵,例如送他一本童書繪本、一盒拼圖、可愛的文具,或者一小組樂高玩具。

 

而小朋友最喜歡的獎勵,就是獲得一元美金,拿到一元用品專賣店Dollar Tree,隨便挑選任何一樣適合他年齡階段的商品,只需要花美金一塊錢。暑假回臺灣的時候,他保持每天學習中文的習慣,獎勵就是隔週到「十元的店」買一樣小玩意。

 

血汗童工大約四歲左右,就能夠以中英雙語來與人對話,表示他在「聽」與「說」方面學習得還不錯。

 

等到五、六歲時,他終於把注音符號、英語發音弄明白,也能夠自己慢慢地讀完一本簡單的英語童書繪本,以及附有注音符號的中文童書。

 

到了血汗童工一年級左右,他已經感受到學習兩種語言的好處,也養成了閱讀和寫字的習慣,因此不會要求我們提供獎勵了。(好險孩子明白這個道理,否則再買下去,跪婦麻麻要宣告破產啦~)

 

-----

PhotoGrid_1423789178726  

<學習語言的同時,也要介紹風俗文化>

 

如何讓孩子產生動力學習某種語言,甚至樂在其中,會自動自發地想要不停學習呢?

 

讓孩子瞭解那種語言的相關文化資訊吧!

 

海外ABC小孩成功學習中文的例子,常常都是因為喜歡某種與中文相關的東西。

 

例如有人先是著迷於武俠電影,接著便希望能夠閱讀原著小說,於是廢寢忘食地把金庸先生的作品努力看完了。雖然沒有學會輕功或者一陽指,中文閱讀能力卻是深厚不少。

 

其實不管學習任何語言都是一樣,除了閱讀課本內容以外,也要輔助許多貼近日常生活上的材料。

 

在台灣學英文的時候,跪婦麻麻聽英文歌曲和ICRT的廣播節目、閱讀英語食譜和小說。這些都能夠幫助我瞭解歐美文化,並且活用所學過的單字和片語。

 

-----

 PhotoGrid_1423788652861  

<國際文化活動>

 

這幾年當中,若是圖書館或者各級學校有邀請跪婦麻麻去開設中文課程與雙語座談會,或者舉辦國際文化節之類的活動,我們也都會讓血汗童工擔任小助手。

 

在圖書館的暑期兒童閱讀營中,館員邀請我們負責介紹亞洲文化。血汗童工那時大約五歲,除了當場示範寫一些簡單的中文字、教導孩子如何使用筷子之外,也跟著一起表演螳螂拳和跆拳道。

 

雖然血汗童工的武術水準肯定只是幼幼班的程度,但是台下小朋友也看得津津有味。

 PhotoGrid_1423788286493  

此外,每逢各種節慶,也是帶領孩子瞭解一種文化的好機會。

 

例如聖誕節的時候,就教導孩子唱唱聖誕歌曲,感恩節前夕則可以告訴他們關於感恩節的歷史故事,萬聖節的時候就去採南瓜。

 

最近適逢農曆春節期間,跪婦麻麻每年除了帶著孩子準備各種年菜之外,也給他們發紅包、穿唐裝,帶上好菜參加華人春節聚餐,孩子們總是玩得非常開心,也更加喜歡東方文化了。

 

因為多年來一直生活在華人稀少的美國鄉間,我們不時會創造機會讓孩子練習中文。之前零電視之家的粉絲團舉辦抽獎活動,血汗童工就用中文寫幾張賀年明信片,讓他感受一下過年的氣氛。

 

總而言之,這個章節主要是希望分享一個觀念:學習語言的時候,「環境」是很重要的因素,然而,即使沒有那個環境(例如想學中文可是住在美國),一樣可以創造學習與練習的機會。

 

千萬不要把「沒有適合的環境」當成藉口,而錯失孩子學習語言的黃金時期唷!

 

-----

 

<在美國學中文>

 

在美國出生的華人泛稱為ABC,就是American born Chinese的縮寫。早期的華人移民認為,若是想要融入美國社會,應該只讓小孩學英文就好了,因此許多華裔孩子幾乎都是說著一口流利的英文,對於中文反而相當陌生。

 

由於觀念隨著時代一直在改變,這幾年注重讓小孩學習中文的家長越來越多了,全美各州都開設許多中文學校,連美國家長也帶著孩子報名參加課程。

 

一週一次的中文學校最為普遍,也有每天放學後的中文安親課輔班。比較特別的,就是設立在許多美國的大城市的「沉浸式中文學校」( Mandarin Immersion Program) ,老師授課都說中文,課本當然也充滿中文字。

 

以美國明尼蘇達州兩所沉浸式中文學校為例子,學生們每天上課時間約為6.5小時,每週上課五天,而且多數時間是用中文來授課。

 

沉浸式學校從幼稚園起全部採用中文教學,依照不同學校的課程規劃, 直到二、三年級左右,學生們才開始安排半天的英文講授課程。

 

這樣的教學方式非常特別,也讓許多學生的中英雙語同樣流利。

 

------

 PhotoGrid_1423791637022  

<把握學習語言的黃金時期>

 

無論是閱讀研究資料或者實地觀察的結果,都可以證實,如果讓孩子從小就學習第二外語,他們將能夠流利地使用這種語言。

 

在孩子到達青春期之前,都是學習語言的黃金時期,所以我們相當把握這段時機。

 

血汗童工六歲時,中英文的聽、說能力已經很不錯了,稱得上是雙語流利的孩子。

 

他的英文程度與同齡美國小孩差不多,說話的時候沒有口音,偶爾連講夢話也會落幾句英文。

 

暑假回台灣的時候,因為中文的聽說讀寫能力都還可以,講話又不帶腔調,所以也沒有人發現他名義上算是一位歪果仁。

 

唯一一次漏餡,就是去博物館參加導覽的時候,站在浣熊標本面前,老大忍不住舉手跟講解員說:「我們家院子裡有浣熊,晚上車燈照到浣熊的眼睛,還會反光。」

 

講解員反問:「你家住在台灣的哪裡呀?怎麼會有浣熊?」

 

聊過之後,才發現原來我們住在院子裡有浣熊、狐狸、野火雞和小鹿斑比的美國鄉村。

 

周圍有些鄰居甚至還養了牛、羊、馬,以及駝馬,所以我家還不到兩歲的小妞已經認得許多動物了。經過人家院子時,她總是指著動物們,不停地說:「馬、馬、馬。」

PhotoGrid_1423788453152  

雖然很重視孩子的教育,但是跪婦麻麻絕對不是虎媽。

 

我們努力教導孩子中文的原因,只是希望小朋友能夠對我的母語和文化多一些瞭解,甚至可以產生濃厚的興趣,讓他們有持續學習中文的動力。

 

我的要求不多,只希望在課業壓力不大的這幾年,他們至少可以把小學六年的國語課本讀完,並且具備一些基本的中文聽說讀寫能力。

 

至於英文,聽、說、讀這三項,是比較容易學習的,至少目前血汗童工在學校定期測驗的結果都不錯。小學三年級之前,若是孩子的英語寫作能力落後於班上其他美國同學,我們也可以接受。相信再持續學習幾年之後,他會更懂得如何運用文字了。

 

-----

 PhotoGrid_1423789488343  

< 如何教育出雙語流利的孩子>

 

因為居住於鄉間,我們缺乏大城市的豐富資源與多元文化,而開車往返中文學校的時間足夠教兩堂課了,於是決定自己在家指導小朋友學中文。

 

跪婦麻麻本身是一個很聒噪的人,曾經在美國擔任中文老師,也在傳播學系指導演說課程。

 

我們結合所學與經驗拿來教育孩子,這幾年下來的努力,應該可以算是成功。

 

如果您對於雙語教育有興趣,歡迎參考拙作<如何教育出雙語流利的孩子> :http://zerotvhome.pixnet.net/blog/post/262201435-如何教育出雙語流利的孩子

 

文章整理了個人的教學經驗,也推薦了適合各個年齡階層的雙語書單和親子共讀的建議,還列舉許多可以從海外購買中文書籍的網站。

 

另外包含一個免費的多語兒童繪本電子書網站(包含中、英、日...等多語發音,以及手語影片,讓來自世界各地的小朋友都能學習不同的語言)。

 

*100%零商業利益的葉佩雯,請安心閱讀^_^

 

-----

 PhotoGrid_1423828030614  

<結語>

 

要特別提醒家長們,因為每個孩子擅長的領域都不一樣,而相同的方法未必適合每個人,所以零電視之家分享的經驗只可以作為參考,不能夠當成標準。

 

本文裡面提到的韓裔家庭,因為擔心孩子語言發展遲緩,而聽從治療師的建議,只讓他們學習英文。

 

經過多年的語言治療及努力,小孩的英語會話相當流利,只有偶爾在思考的時候,說話比較多中斷。

 

後來孩子甚至能夠參加英語拼字比賽(Spelling Bee),獲得佳績,照片登上了當地的報紙。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強項,而語言只是千百種技能之一。如果經過多次試驗之後,孩子仍然不能學習雙語,也別沮喪,說不定他具有科學或者體育方面的長處,有機會讓孩子試試看其它活動吧!

 

生命終會找到他的出路。

 

------

PhotoGrid_1423790844281   

非常期待與各位交流育兒的經驗,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

 PhotoGrid_1423788782928  

<延伸閱讀>

 

1、書名:Childhood Speech, Language, and Listening Problems: What Every Parent Should Know

 

作者:Patti Hamaguchi

 

2、書名:The Care and Education of Young Bilinguals: An Introduction for Professionals。

 

作者:Colin Baker

 

3、論文題目: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Child with Speech Delay

 

作者:Alexander K.C. Leung, M.B.B.S., Alberta Children's Hospital and University of Calgary, Alberta, Canada

 

C. Pion Kao, M.D., Alberta Children's Hospital, Calgary, Alberta, Canada

 

期刊:American Academy of Family Physicians. 1999 Jun 1;59(11):3121-3128.

 

4、篇名:Discovering Child Language and Cognitive Growth

 

作者:Dr. Sujin Yang and Dr. Barbara Lust

 

機構:康乃爾大學人類發展學系與語言研究室(Department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Cornell Language Acquisition Lab)

 

5、篇名:Raising Bilingual Children: Common Parental Concerns and Current Research

 

作者:Kendall King and Lyn Fogle

 

機構:CAL, the Center for Applied Linguistics,

 

arrow
arrow

    零電視之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