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每次剝蒜都剝得很辛苦,而且雙手指甲沾滿濃濃蒜味嗎?到底有沒有輕鬆、快速,而且最好不會殘留太多氣味在手上的方法呢?這個問題是我家血汗童工在廚房幫忙時,所提出來的疑問,相信也是許多主婦煮夫的困擾,因此我們決定一起研究這個議題,並且試驗了15種工具與方式,來找出最便捷的剝蒜皮妙方。
下面列出的15方法,前12種是有效的除蒜皮方式,後面三種則是成效不彰或者無效的。

方法1、用刀面拍蒜
*注意:小朋友不適合使用任何銳利的刀具,這個方法應由大人操作。
將大蒜放在平躺的刀面底下,舉起刀子朝大蒜拍下去。
啪啪,只要5秒鐘左右,用刀面把蒜瓣拍個兩下,就可以把蒜頭拍扁。
當蒜頭被拍得有些扁之後,蒜皮就會分離開來,也比較好剝掉,全程總共花了15秒鐘。
但是,刀子畢竟是銳利的器具,用它來拍大蒜的方式不適合小孩子,所以血汗童工在廚房找了其它工具。

方法2、用肉錘輕拍
用肉錘的方法比用刀子要安全多了,適合讓小朋友來幫忙。
把蒜瓣放在砧板上,以肉錘平滑的一面朝蒜瓣輕敲兩下,就能將蒜皮拍裂,並且輕鬆取出大蒜。
全程總共花了12秒鐘。

方法3、用壓蒜器擠壓
將一瓣大蒜放到壓蒜器裡面擠壓,是類似於用刀背或者肉錘拍扁大蒜的方式,目的在於將大蒜壓扁後,使蒜皮分離而方便剝除。
全程總共花了11秒鐘。
缺點:會不小心將一部份的大蒜壓成蒜泥。

方法4、用刀子切
*注意:小朋友不適合使用任何銳利的刀具。
傳統上,許多媽媽都是拿刀子直接將帶皮的大蒜瓣切成兩半,那麼蒜皮就可以輕鬆剝除了。
6秒鐘完成任務!

方法5、用廚房剪刀剪
剛剛提到用刀子切蒜的方法是非常迅速的方式,但是血汗童工畢竟還是個小孩子,不是很了解如何操作銳利的刀具,因此我們以廚房剪刀來剪開蒜頭。
因為蒜頭比較厚,所以小朋友差不多要花3~5秒鐘來剪開蒜頭,再剝去蒜皮,全程需時約13秒。

方法6、用餅乾盒子搖晃大蒜。
把大蒜放入容器中搖晃,靠著撞擊力來去除蒜皮,是近來流行的方式。
這種方法看起來很神奇,我們也試過好幾次,有使用過鋼盆、玻璃杯來搖晃大蒜,這次裝在餅乾盒裡面。
用力搖晃9秒鐘,可以剝去一瓣蒜的外皮。
輕輕的搖晃沒有用,大蒜的皮黏得緊緊的。
可是這種方法會使大蒜嚴重撞傷,讓容器裡面滿是蒜味。
其實還有另外一個類似的辦法,可以讓蒜頭毫髮無傷。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方法7、把大蒜泡在一瓶溫水中,搖晃瓶子。
經過搖晃之後,大蒜皮會向兩側分開,而且因為有水的保護,大蒜比較不容易撞傷。
可是,泡水之後的蒜頭容易發芽,必須泡油儲存,或者放冰箱冷凍。
搖晃20秒加上去皮的時間,共花了34秒。

方法8、浸泡溫水,不搖晃
如果把蒜瓣泡在水中,尤其是溫水裡面,就可以確實軟化蒜皮,讓它更好剝除。
我們分別將蒜瓣泡水十分鐘、半小時、八小時來測試,發現泡水的時間越長,蒜皮越軟,也就能越快剝掉它的外皮。
泡水十分鐘:花了19秒徒手撕開外皮,所以全程需時10分又19秒。
泡水半小時:花了11秒徒手撕開外皮,所以全程需時30分又11秒。
泡水八小時:花了7秒徒手撕開外皮,所以全程需時8小時又7秒。

方法9、用微波爐加熱。
看起來泡溫水會讓蒜頭皮軟化,比較好去除。
那麼,如果不放任何水分,只把蒜瓣加熱,會不會也能去皮呢?
最方便又快速的加熱方式,就是微波!
我們將蒜瓣放入微波爐裡面,發現一個蒜瓣微波約5~7秒鐘,10個蒜瓣微波約15~20秒鐘,就可以讓蒜皮乾燥、裂開,便能夠輕鬆取出大蒜。
缺點:蒜頭受熱會變熟、變軟,造成保存不易,而且口感也改變了。
此外,熟蒜的香味也比較不如生蒜來得濃郁,因此微波加熱後的大蒜,並不適合用來做成沾醬。

方法10、用剝蒜器來滾壓大蒜。
我們家有一種管狀的剝蒜器,非常好用,據說這是奪得多個發明獎項的專利產品。
只用了3秒鐘,就可以聽見大蒜皮剝離的聲音。
蒜瓣完整,沒有損傷。
但是,剝蒜器不是人人家裡都有,於是血汗童工決定換其它相同材質,但是比較常見的幾種廚房工具來試驗。

方法11、用矽膠鍋墊
我們家的矽膠鍋墊上面有蜂窩狀的設計,把蒜瓣放在鍋墊裡面搓揉,約19秒可以剝去一瓣蒜的外皮。

方法12、用矽膠烘焙墊
換一種表面光滑的矽膠產品來試試看,約8秒鐘可以剝去一瓣蒜的外皮。
看來,一樣是矽膠材質,可是光滑的烘焙墊表面比蜂窩狀的鍋墊還更適合用來剝除蒜皮。
----------------------------------------
以下為效能不彰或者無效的方法:

方法13、用烘焙紙
那麼,同樣是用於烘焙,我們來試試看烘焙紙的效果如何?
約4分10秒可以剝去一瓣蒜的外皮。
最後烘焙紙整張爛掉,無法再使用了。

方法14、用夾鏈式塑膠袋
將蒜頭放入塑膠袋裡面,開始摩擦。
在三分鐘之後,塑膠袋已經產生許多皺摺與小孔洞,可是蒜皮依然附著得好好的。

方法15、用廚房毛巾(kitchen towel)
以毛巾包裹蒜瓣開始摩擦,在經過三分鐘之後,只有少許蒜皮脫離,其它的蒜皮則依然完好。

研究心得:
蒜頭如果用搖晃、摩擦的方式,應該要越乾燥越好去除蒜皮。
所以,根據我們的經驗來看,在超市買的蒜頭,如果是本地產品,由於比較新鮮與濕潤,就比較難剝除外皮。
反之,進口的大蒜因為儲存時間較長,外皮已經乾燥了,就很好去除。(因此買到好剝皮的蒜頭不一定是好事呀!也許表示它放很久了...)
矛盾的是,蒜皮越濕潤也會越容易剝除
如果是使用泡水來去皮的方式,反而是要經過長時間泡軟蒜皮之後,才好去除蒜皮。
蒜瓣泡水泡得越久,蒜皮會越加軟化好剝,並且泡溫水會比泡冷水還更快可以軟化蒜皮。

結語:
我家血汗童工對烹飪感興趣,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
懷胎期間,因為肚子的高度剛好和爐台差不多,每當我手忙腳亂地站在爐邊炒菜時,總覺得寶寶也一起在肚皮裡踢動手腳,彷彿在模仿媽咪炒菜的動作。
血汗童工出生時,跪婦與大當家還在努力奮鬥學業與事業,忙得沒有時間好好坐月子。
我總是一手抱著嬰兒,一手準備三餐,眼睛還得邊讀著厚厚一疊學術期刊,準備隔天的研討會主題。
就這樣,我們逐漸練就了一身絕佳的平衡感以及臂力。
我開始可以一手抱寶寶、一手洗菜切菜炒菜上菜,而血汗童工也學會緊攀住我的身體,兩顆眼珠咕溜溜地隨著我的動作而好奇地轉來轉去。
大約一歲時,血汗童工可以坐在兒童餐椅裡玩著鍋碗瓢盆,邊看著我煮飯。
我們三不五時會來些對話,他說著咿咿呀呀的「嬰語」,我則努力幫忙翻譯成中文。
耳濡目染之下,當他才兩三歲左右,血汗童工已經開始覺得烹飪是件有意思的事情了。
他甚至會主動推來一張小椅子,站在上頭看著我都烹煮了什麼食物,並且還會要求幫忙「炒菜」。
於是,我總在切洗完食材之後,把一把蔬菜放在冷鍋裡面,讓他站在小椅子上,右手抓著菜鏟,學著我有模有樣地舞動起來。
他炒菜的架勢十足,也許是因為在娘胎裡就開始練習的緣故。
擁擠悶熱的小小廚房裡面,總是充斥著親子同樂的歡笑聲。
這些年來,他慢慢學會許多基本的廚房技能,也逐漸懂得麵包發酵的原理,還瞭解為什麼蛋糕糊在烘烤之後會膨脹。
這些簡單的廚房科學小實驗,遍佈於點點滴滴的童年回憶中。
今年血汗童工決定參加科學展覽,研究的主題,正是和廚房有關。
激發他靈感的主因,在於他常常被抓來廚房幫忙當小幫手,尤其是負責剝除大蒜皮之類的細活。
一瓣一瓣地慢慢撕去頑固的大蒜皮,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不只費時費力,還很考驗小孩的定性。
於是,阿公阿嬤還特地在廚房開課,指導血汗童工如何去除大蒜皮的好幾種方式。
全家大小總動員,有說有笑地準備與烹煮著一餐又一餐的飲食,是我們家日常生活的寫照。
人生就該如此簡單而幸福^_^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